今日起,礦商們導演著將鐵礦石的協議進口價推向史無前例的147美元/噸。而為“逼宮”中國鋼護筒廠家,礦商們還進一步施壓,甚至不惜扣上季度定價可能因中國護筒廠家的毀約而崩盤的大帽子。別有用心的言論背后,礦商們的邏輯實際上只為牟取暴利。
力拓的首腦近日放風說,如果因為鐵礦石現貨價格低于季度價格,護筒企業便不執行合約轉而購買現貨礦,鐵礦石季度定價機制則可能被廢棄。按照這種說法,如果鐵礦石季度定價機制倒下全部走向現貨市場,責任完全在于護筒廠家。目前只有中國有現貨市場,此言論的矛頭指向不言而喻。那么,是護筒廠家違約毀了長協機制嗎?
“違約”兩字聽上去并不光彩,但在全球鐵礦石買賣中卻是十分普遍,不單是護筒廠家們這樣做,礦商們也屢見不鮮。長協機制誕生的初衷是供需雙方為保證供應而締約。起初長協價遠低于現貨礦,但近年長協價猛漲,甚至高過了現貨價,于是一些護筒廠家加大現貨礦的采購。但是礦商們也針鋒相對,當現貨礦價格飛漲時,刻意壓縮長協礦的供應量,逼迫護筒廠家買高價現貨礦,所謂協議名存實亡。因此在毀約問題上雙方本無可指責。
而且礦業霸主將季度定價無法長保歸咎于護筒廠家的邏輯也站不住腳。首先,季度定價屬礦商們的一意孤行。今年第二季度,三大礦商無視護筒廠家的訴求,“單方通牒”推行季度定價,并將價格翻倍。其次,第三季度上漲23%沒有理由。之前的高價礦實際上是有價無市,況且礦商抬價的參照物——中國市場的現貨價卻已出現疲軟,昨天已跌至144美元/噸。
而礦商此時的“逼宮”做法至少有兩層意圖。其一,逼中國護筒廠家就范,達到三季度漲價目的。目前中國護筒廠家仍保持緘默。其二,為推行現貨市場找托辭。
礦價一再暴漲令全球護筒廠家苦不堪言,業界紛紛指責礦商們的短視,無視供需雙方的長遠利益。事實上,轉向現貨市場也不無風險,誰能保證現貨礦價格一直堅挺呢?
鐵礦石的定價機制將走向何方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不過,定價權是把雙刃劍,礦商們該好好思量,莫要傷人傷己。
? 2019-2024 YuTongPipe Inc. 鹽山昱通管道有限公司